我是这么利用数据: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喜欢参与到我的用户中去,了解他们,并和他们交流。后来,我要求我的团队成员也这么做,加入到他 们交流的QQ群、邮件通报列表、内部交流组等等的通讯工具组群中去。

这常常给我意外的收获,在用户的群组讨论中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字眼

1、通知,由于生产任务重,xxx终端的出货工作交由xxx和xxx联合负责,春节后恢复以前的方式

2、xxx终端出现异常,正在排查,如有客户来电,请转至xxxx专员。

3、是谁处理了xxxx业务,设备故障解析错误,需要重新排查。

4、下周一开始,封闭xxx型号的终端咨询业务。

5、xxxxxxxxx

一开始,团队的成员表示:这关我P事,我是一个开发程序的,这些业务上的事情我看了干嘛?

根据我多年扯淡的经验,我发现:关于程序员的很多事情,都是把责任分的过于明晰,复杂的事情归结于 上司或者研究院,繁琐的事情归咎于业务员或产品研发,只剩下非常简明的事情才是自己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

1、比如某项流程临时交由多个人负责,我们可以了解在业务系统中多人操作是否便利,他们是否采用很别 扭的多人登陆同一个账号的方式,如果开发一个任务分发 系统(类似银行排队那种,不难),就可以理清他 们的思路,在任务繁重时给人一些帮助,后续他对你工作的支持将会更上一层。

2、比如终端异常建议转交给处理专员。那么在话务方面是否可以拦截此人的来电,直接转到专员?或者在 客服人员的系统界面上给予醒目的提示,表示某专员专项负责此事,请直接转接。

3、比如有人询问业务处理的人员。可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业务查询方式出了问题,为什么描述清楚了业务 的情况,却不能在系统中定位到业务信息,还需要喊着找人?

4、比如预约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启动新方案。是否可以考虑让系统嵌入这个规则,到了预定的点,就自然的 在系统层面关闭旧方案,启动新方案,并给予详实的说明,杜绝大家犯错。

5、还有很多很多

前面谈过对需求的看法,我依然是不迎合需求的,但是我真的很在乎这些不经意间的流露,人真的很奇怪 ,但凡他组织好了语言跟你说着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早已面目全非,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反而是他压根没想给 你说,在他和别人对话或者是通知发布的过程中,你才能拾到他的真实想法。

我记得有个段子嘲笑别人落后,好像是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

可怕的是,公司的很多人通讯真的靠吼,他们把那些很有规则性、很有新意的想法吼来吼去,楞是从来没 有想过我们的程序员可以帮他们一劳永逸,而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扯淡功能上,和程序员计较那个字体太大、 这个空档太小。。。。

更可怕的是,很多程序员任由这样的情况周而复始的继续,认为没找到自己的事,就不是自己的,然而他 们错过了绝佳的机会,错过了绝佳的关心的用户、用你的技能打动用户的机会。

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不能说今天这个功能人家没让我做,我做了就是傻X。断然不是的!请相信我, 你做的每件事用户都看在眼里,当你做另一件事情的时候,用户会综合的看待你这个人,对你是否有信心,对 你是否支持,绝对是参杂了很过分的主观色彩。看看商人吧,为了做点生意,花了多少心思在混关系上,人家 为什么这么在乎关系,想一想你就会明白。

故事还没有结束,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会引入一个大问题:这么多的聊天内容,提取出太多的需求,一一 完成很不现实,回到我们的主题——数据无处不在!这些聊 天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特别 是他们聊到你的软件很不好用时,聊到业务上的诸多不便时,聊到要预约新方案时,你都特别要注意“ 收听”,将他们记录下 来,好好分析分析,往往金子般的想法就在其中。

来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做个公司业务群聊的第三者,听着他们的对话,思考着你的问题,给用户一 个惊喜,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的关心,你愿意方便他们的方便。

查看本栏目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bianceng.cnhttp://www.bianceng.cn/Programming/project/

时间: 2022-12-30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相关文章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业务闹钟

每天起床都依赖闹钟的我,对闹钟其实又爱又恨.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们的业务不就是类似于时间,一刻不停的往前推进,那些我们要做的事,不就像 闹钟,在关键的时间点(可指定),给予我们提醒,叫停我们去做某些事情(复习下英语语法 :stop to do something)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自己写代码开发了一个类似闹钟的页面(当初的页面面目全非了,画示意图咯) 填个时间,写段话,然后到了那个时间,服务器就把这段话发送给你 后来我考虑,怎么发送呢,可选择的有以下几种 1.email 这个比较传统,而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快到碗里来

数据分析的一项基本的前提是:你得有数据可以分析 所以有某些所谓的数据挖掘专家趾高气昂的说:数据挖掘的绝大数工作是在清洗数据! 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吃货,哪里来的现成的数据让他们清洗,实际的工作中我总是一次次的发现:获得 数据是最难的部分 其实获取数据的方式无非两种 1.从别的什么系统中获取现成的历史数据 2.从自己的系统中让用户录入数据 今天我想分享下我在第2点上的一点小小经验 首先,用户是最TMD烦某某系统的,需要他们付诸大量的配合,最后功劳还是做系统的人的,自己捞不着好 处不说,还为了习惯新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对需求说不

我常常鼓励我的程序员对需求说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这方面的经验 首先,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对于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够珍惜,特别是像程序这样的虚拟的东东,更是 对"免费"获得的程序不用正眼瞧一瞧,通常没有评价,或者评价为:也就那样吧. 这是我们每一位开发者不愿看到的,所以,我对任何需求都说不! 不是我不尊重用户,其实我想做的更好,我认为冒然的提出需求的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他们 总是以为自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以至于原样按着需要做出来的软件会被认为并不是需要的,而世界上没有一 样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KFC之所以在中国

几年前在苏州工作,偶尔有些短途的外出公干,虽说是短途,但到了陌生的城镇就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中午吃什么? 当发现自己常常选择KFC这样的餐厅时,仿佛悟出了点道理,虽然中式菜肴口味多样,但那些不熟悉的小饭 店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未知,兴许我选择的那家非常不错,但是我始终不敢确定.相反的,KFC则不一样 ,闭着眼睛都知道里面是卖汉堡的,而且那些汉堡是什么口味也基本上知道,虽不是很钟情于此,但至少不会 让我太失望,况且,吃饭这种事情,弄些难吃的菜倒了胃口,是很难补救的,每个吃货都懂的! 于是,标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鱼和熊掌

刚刚开始参与编程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段子:某程序员病危,久久昏迷不醒,各种药物治疗,均告 无效.家人百般焦急之时,有位同事来看望他,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尼玛,需求又变啦!"该程 序员立马被吓醒了! 我们不止一次感叹:需求猛于虎,改需求则猛于母老虎!于是这些年软件行业发展了无数的技术,用以抵 御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了解其中一些确实对编写程序有帮助,但现实却冷冷的告诉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那些都 是治标不治本的玩意儿,照样忙的跟某人类的朋友一样!不过,世界上居然还存在着一些锦囊妙计,今天我和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公共汽车的故事

自从买了车之后很少坐公交车了,不过对公交车的感悟由来已久,这些个每天奔驰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的 大家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明确的说要去载谁上路,但不影响他们总是按时按点从起点出发,顺顺利 利的到达终点.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点点关于公交车和软件开发. "谁坐公交啊!"一般的人心里都这么想,但凡出去办事,公司只要报销路费,一律出租车走 起.但是每当自己掏腰包时,他们往往会转而选择1元钱可以坐10公里的公交车!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 我们不是要批判谁,让我们理理思路,继续讨论.就单纯的问:这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堵车的故事

南京城内房价太高了,断然不是我等上班族消费的起的,所以,我选择了在城外的小县城定居.顺带买了 台车,每天驱车数十公里来单位上班,正值今天南京下雨,路面湿滑,国道上渣土车龟速移动,外加多台重量 级"选车"横排占满路面,我无奈的被堵在路上超车不得,本来一个小时的车程,被我开出了一个 半小时以上,险些迟到. 有时候,我总是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和工作联系起来,想想我的软件,人们总是把相似的工作看做等价,既 然等价那么花费的时间和代价也理应相同,随着这种思想蔓延开来,我们发现客户总能找到一些类似软件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1篮子鸡蛋

一篮子鸡蛋放在你面前,让你挑几个带回去吃,你会怎么办?我想大致会这样:也不能说全拿走,这样不 好,也就看看里面哪几个个头大一些,然后挑那几个!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点,由挑选引出的数据驱动的含 义! 说点题外话,可能"数据驱动"这个说法并不是我提出的,但是这四个字真的很贴切,很符合 我的思路,准备长期的使用,不过,问题是真的很难解释它是什么,尝试过很多角度来解释它,都还没有说清 楚,当然了,这给了我一次又一次反思的机会,倒也不错!今天这个话题也是继续拿鸡蛋的例子来谈数据驱动 ,可能是你的

我是这么利用数据: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武侠迷,上学的时候在课堂上背着老师看过几本<武侠故事>,由于后来电脑游戏吸引 力更大,所以... 不过同座位老是提起这么一句很"武侠"的话: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至今深有感 触. 以前以为,快就是咏春拳那种,打的快,使对方乱了手脚无法及时还击,直到了解了爱因斯坦说过的:当 速度快过光速,时间将会停止,甚至倒流. 这些扯淡的说法总在学生年代给我带来幻想,以为自己掌握了无敌的技能,可以仗剑走天涯.参加工作后 ,我便无一例外的把他们运用到了我的软件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