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数学”,很多人也许就会感到头痛。确实,在大学的所有课程中,凡是与“数学”有关的课一般逃课率都比较高,当然挂科率也比较的高。可见,大家对“数学”是多么的“厌恶”。
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又离不“数学”。你到农贸市场去做买卖,需要算账,这是最简单的“数学”。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我们,需要设计算法,那就更离不开“数学”了。“数学”,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最近,我阅读了吴军老师的又一力作《数学之美》。在这本二百多页的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数学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人很受益!
清华大学的李星教授以及大家都熟悉的李开复老师对该书作了序,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李星教授给出了读此书后的体会:追根溯源、体会方法和超越欣赏,而李开复老师说这本书“真的非常好”,“会是给这个社会和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我读完此书后,觉得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自己有幸了解到这么多数学方法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惶恐的是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数学,但仍然有很多数学方法是不清楚的、甚至闻所未闻的。看来,学习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啊!
通读全书,我觉得可以将该书分为两个主题:数学方法和人物。
第一,数学方法。
该书一共29章,主要介绍了这些数学方法:统计方法、统计语言模型、中文信息处理、隐含马尔科夫模型、布尔代数、图论、网页排名技术、信息论、动态规划、余弦定理、矩阵运算、信息指纹、密码学、搜索技术、数学模型、最大熵模型、拼音输入法、贝叶斯网络、句法分析、维特比算法、各个击破算法等。
在这些数学方法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余弦定理”和“动态规划”。
对于“余弦定理”,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在考试中也经常会遇到,但是脱离书本之后,我们很难想象它会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直到读了《数学之美》,我才知道,它可以应用于新闻的分类,可以用于找出主题类似的新闻。看来,这和我们日常生活是很贴近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用电脑、手机上网看新闻,基本上是按“科技”、“财经”、“社会”等主题在阅读。数学方法就这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动态规划”,我是在一门叫做《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课程中学过的,当时也没有觉得它会有多大的用处。但吴军老师告诉我们,它可以被应用于地图搜索和全球导航中。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很熟悉了,因为我们经常在用“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不管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动态规划”算法真是帮了现代人的大忙啊!你说数学重要与否?
确实,书中的每种数学方法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可谓是“幕后的英雄”,你还讨厌它吗?
第二,人物。
在介绍各类数学方法的时候,吴军老师还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信息相关领域里的一些著名人物,他们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书中提到的大师包括:贾里尼克教授、辛格博士、马库斯教授和维特比博士等。
贾里尼克教授是现代自然语言处理的奠基者,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先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接着在IBM任职,之后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书。他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第一,提出了统计语言识别的框架结构;第二,共同提出了BCJR算法;第三,领导建立了世界著名的CLSP实验室。
辛格博士现任主管Google搜索的高级副总裁,并被学术界公认是当今最权威的网络搜索专家。他奉行简单的哲学,并一直坚持寻找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马库斯教授被誉为是信息语言处理的“教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主要贡献有二:建立了数百个标准的语料库组织(简称LDC),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弟子。
维特比博士是维特比算法的发明者,同时也是著名的高通公司的创始人。高通公司制定了如今基于CDMA的3G移动通信标准,他也因此成了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家之一。2007年,他被授予美国科技界最高成就奖—国家科学奖。
《数学之美》一书内容广泛、语言优美,是一本值得大家仔细阅读并慢慢体会的经典书籍。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数学之美”、学会热爱科学,还能够从大师身上学到很多做人、处事的方法,能够提升我们为人处事的“境界”。
《数学之美》与《浪潮之巅》,是吴军老师献给中国青年的最好礼物!
(本人新浪微博:http://weibo.com/zhouzxi?topnav=1&wvr=5,微信号:245924426,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