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产品经理》中的产品部和业务部门的利益之争

  因为自己的好奇,于是我就问周扬是怎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产品管理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的,而他则嘻嘻哈哈地应付说,如果自己不加把劲,那怎么能够和大家把产品部一同做好呢。

  当我问了几次,他都是这个态度,而后来一想,再这么追问下去就好像显得我怎么着似的,于是就想想还是算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再去管别人吧。

  而周扬说了,改革的本质其实就是重新分配现有利益,所以,产品部作为即将要去分其他部门利益的部门来说,在经过第一次交锋之后,那么肯定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成为各个业务部门的众矢之的。

  但是还好,周扬和我们交了底,这次韩老大是铁了心要把产品管理搞下去的,所以说,虽然这对产品部来说应该算是个利好消息,但是,这就如同下一盘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布局就预测胜负,要不是外行,那就是过于自负。

  我不是外行,也没能力自负,因此,我这个扮演棋子的产品经理丝毫不敢有一丝侥幸,但是作为无法控制棋局的棋子,只能希望周扬和韩老大不要把这盘棋下得太臭。

  国家一直说,不仅要把改革这块蛋糕做大,更要做好,其含义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利益分配的关系,其实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未成功的改革最终都失败于利益分配关系的不协调。

  从目前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无非两种:

  1)不停地妥协: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厢情愿的心理,改革者希望通过多付出一些自己的利益来换取反对者的支持,但是他们忘了一点,自己的妥协反而会让反对者肆无忌惮地索取,最终把改革的成果全部攫为己有。

  2)不停地打压: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劳永逸的心理,改革者希望通过打压反对者的利益诉求来减少改革道路上的阻力,但是他们忘了一点,人有天生保护自己利益的心理,打压或许看起来暂时清除了障碍,但是结果却是积攒下了更多的障碍,最终也会因为无法逾越这么多的障碍而一败涂地。

  阿泡很有运气,在我的产品经理职业生涯中,这两种情况竟然都让我遇到了。

  我就职的第一家公司属于一个人靠一个产品掘得第一桶金后快速发展起来的那种企业。

  在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后,就开始快速扩张,创始人是不折不扣的海龟,比较有想法、有能力,可能是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忘了现在是在国内创业,带领的是一群货真价实的土鳖,因此,在实施产品管理后,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大家都还不太了解产品管理是什么,其他部门都觉得无非就是增设了一个部门而已,而这个部门无非就是写写文档什么的,因此初期大家相安无事。

  但是随着产品管理实施的不断深化,那些原本对产品部不以为然的业务部门开始坐不住了,举个例子来说吧。

  当时我们和研发部门的工作关系采用了内部契约的形式,简单说,就是研发部和产品部是以契约约束的合作关系,部门之间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版本签订内部合同,会约定每个部门该做什么,应该出什么成果,什么时候交付成果,如果违约怎么处罚等,总之一切就和真实的合同一样。

  一开始研发部门并没有当回事,总觉得无非就和以前经历过的各种制度改革一样,走走形式罢了。

  但是真到了扣绩效的时候,他们傻眼了,没想到这是个说到做到的海龟老板,当时研发部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没有一个产品版本能够按照项目约定时间完成,完不成自然就要影响绩效,这自然就体现在每个月的薪资里了。

  研发部在忍了大概4个月后终于向老大摊牌了,要么取消这种制度,要么研发部集体走人。

  据说此海龟是在USA留的学,多少学了点USA的大棒作风,因此,在象征性地谈了几次后,海龟一挥手,各位留去自由成为了最终的结果。

  等研发部真的留的少,去的多后,海龟才发现,号称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内,原来也并不是那么丰富,尤其是能入了他法眼的。

  研发部逼宫的最终结果是研发部获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企业输掉了改革大旗下的整个战争。

  离职后,我打听了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海龟早已不再提什么产品管理了,已经逐步完善的产品管理体系也烟消云散,成为昨日黄花了。

  公司又回到了未建立产品管理体系之前的那个状态。

  第二家公司则是地道的本土企业,还是家族式的那种。

  这家企业借着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建设的机会,抓住了一个商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发展到数千人的规模,成为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但是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当年跟着老大打天下的那批元老,无论是能力还是意识都远远落后于现实的要求,但是作为老大,又下不了决心“杯酒释兵权”,因此,在公司内就形成了两种利益派别之争:

  1)元老派和少壮派之争。

  2)管理权和业务权之争。

  事实上,这两种利益之争通常都是缠绕在一起的,我作为新建立的产品部的成员,对此深有体会。

  首先是产品部负责人的选拔,老大为了平衡各种利益,选这个负责人煞费苦心。

  首先,不能是这两种利益之一的代表人,第二,不能在公司有太深的背景,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必须对老大言听计从,因此,最终选出了被誉为“公司内最听话”的产品部经理,也就是说,我们这个部门的老大,能力上不突出可以,业务上不精通可以,但是不听老大的话却是不可以的。

  其次,我们在开展业务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同事把工作做好,而是先要搞清楚和我们接口的同事是“谁的人”。

  这是因为搞清楚对方的派别归属,即使在工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上面的老大也会让你平安无事的。

  还有就是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你根本无须在业务能力上下太多的工夫,只需要修炼好你的“球技”即可,什么球技?当然是踢皮球的技术。

  出了问题怎么办?好办,把责任往其他相关人员的身上推,项目延迟了,说是技术部的责任,需求失误了,说市场部就是这么要求的,反正最终都会归于高层的扯皮,而扯皮的结果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大家一起重来。

  至于具体执行人会受到什么处罚,通常不会有任何处罚,因为你的直接老大会保你,毕竟老大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当然了,公司有时候也会象征性地杀鸡给新来的猴看,但是这边公司大棒刚落下,你的老大就会立刻把胡萝卜递过来,美其名曰:这是业务骨干,要稳定军心啊!

  还好,我待的一年多时间里,没有被当成“鸡”杀给“猴”看。

  因此,整个公司里是一团和气,但是一团和气的背后却是人浮于事,无所事事。

  无论是“高压”还是“绥靖”政策,我个人觉得可以作为一种技术,但是却永远不能归为一种策略。

  在特定时间的特定阶段里采用这些技术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技术作为处理产品部和其他部门之间关系的策略就必然要出大问题了。

  那么,产品部和其他部门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难道真的就像现在公司内业务部门某些同事所认为的,产品部就是指导其他部门的部门?如果这种想法仅仅存在于个别人头脑中还好办,一旦形成群体意识,阿泡对于产品部的发展将不再抱乐观态度。

  以上我的经历和担忧,是我们几个在会后第二天闲聊时,我对大家说的。

  说完后,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周扬掏出烟,抽出一支,正要点,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又抽出一支,递给我,我看了一下刘宇和小娟,毅然决然地说:“我不抽!”

  周扬愣了一下,狠狠地说道:“哼,真是灰太狼进羊村!”

  我愣,小娟笑,刘宇发傻。

  周扬把给我的烟塞回烟盒,然后点上他自己那支,小娟连忙打开窗户,躲到自己的工位上去了。

  “那你们说说,产品部到底应该和其他部门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周扬深吸一口,然后慢慢地问道。

  刘宇想了想,说道:“我就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我以前的公司,产品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对各个业务部门反馈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把处理好的信息交给相应的执行部门,就如同电脑中的CPU,负责处理所有输入的数据,我觉得产品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就如同CPU和I/O设备的关系,CPU虽然小,不起眼,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最为核心的,单位价值也是最大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产品部就如同人的大脑,其他部门就如同人的四肢,四肢的灵敏完全取决于大脑的反应速度,嗯,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嗯,刘宇说得不错!”周扬笑呵呵地说,“幸亏会上没让你回答这个问题,否则那些老大们肯定会对你过目不忘的,他们的自尊心强着呢,本来都认为自己是公司第一,结果产品部一来,全成四肢了,哈哈,刘宇啊,该比喻仅供内部讨论啊。”

  周扬又把头扭向我:“阿泡,你有什么看法?”

  我清清嗓子,喝了口水:“我很同意刘宇的观点,但是对于咱们产品部来说,什么关系倒是次要的,我现在担心的是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准确地说,是利益关系。”

  小娟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不好处理的,都是为公司干活,干好了大家都有利益,干不好大家的利益都受影响,这还用考虑吗?”

  小娟还是年轻,如果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那这个公司,这个国家倒好管理了。

  从理论上说,小娟的观点无丝毫不足之处,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种观点也只能存在于期望之中。

  我们通常会用“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来比喻利益的一致性,但真实的结果往往是每个蚂蚱都想着自己先飞,让其他蚂蚱掩护。

  “小娟,你说得没错,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当然都希望大家利益一致,因为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做好工作,但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在最终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利益存在于最终利益之中,在最终利益未实现之前,人们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小团体利益的实现。

  我来举个例子吧,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一年,公司的销售部门做年度销售计划,计划交上去后,很快就被上面打下来了,说销售指标定得不符合市场发展,然后上面给了一个指标,说按照这个指标去执行,结果销售部一下子炸锅了,销售部的同事都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争取了几次,结果都被上面驳回,要求就按照上面的指标执行。那个时候,虽然产品经理不直接背销售指标,但是要求支持销售工作。销售部和上面争论不休的两个指标没想到差距竟然有那么大,我感觉销售部确实很难完成上面制定的指标。但是作为产品经理,却不得不基于这个指标开展工作,因此,那年我得罪了不少销售部的同事。”

  小娟一脸疑惑:“不至于吧,有那么严重吗?”

  “当然,通过这件事情,我总结了两点,作为产品经理,如何才能处理好自己和其他业务部门同事的关系?

  1)不偏不倚;

  2)不折不扣。

  什么是不偏不倚?很简单,就是一个原则:实事求是。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才可能做到不偏不倚。

  还说刚才那件事情,销售部说上面制定的指标太高,而上面说销售部制定的指标太低,那么到底谁制定得合理呢?

  我觉得首先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发现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销售部来说,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在新的财年能否完成制定的销售指标,因为他们的收入是直接和业绩挂钩的,因此,他们会制定一个比较保守的指标,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傻到制定一个自己完成不了的指标。

  而高层通常是要为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负责的,他们期望的是在新的财年能够有一个漂亮的财务报表给股东和董事会看,因此,他们往往会制定一个比较乐观,甚至是不太客观的指标出来,不是说这些指标不可能完成,而是要完成这些指标所需增加的投入可能是高层没有足够考虑的。

  因此,根本来说,这其实就是产出和投入的关系,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平衡好这种关系即可。

  例如,对于双方提出的销售指标,不可偏听偏信,自己要有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必须基于科学的计算之上,这也是产品经理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对销售指标的预测。”

  “难道你这不算是和稀泥,当和事老吗?”刘宇问道。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周扬说,“这和和稀泥,当和事老是有根本不同的,和稀泥是没有原则的感性妥协,具体来说就是这种行为最终协调的是部门之间的利益,而阿泡所说的则是基于原则的理性判断,具体来说这种行为最终要解决的是公司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让投入产出比最合理。是这个意思吧,阿泡?”

  我点点头,周扬总结的一点不错。

  我继续说道:“这个工作是处理好产品部和其他部门,甚至和管理层关系的前提,因为,产品经理有责任为公司的发展把好关,我相信,一个有着责任心,公正心的产品经理是会受到大家的认可的。”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其实我知道,说是这样说,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难,因为你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我说的是真正的走进,而不是权力下的塞进。

  我继续说:“再来看第二点,不折不扣。不折不扣的意思就是在执行既定计划,完成既定指标的过程中要不折不扣。

  刘宇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提交的一个需求被研发部打回后,他们通常会用各种理由来解释原因,例如需求难以实现了,他们感觉不符合用户真实需要了,等等吧,总之就是告诉你,你提交的这个需求他们研发部不接受,或者需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而许多产品经理也就默认了。”

  刘宇直点头,其实不止是刘宇,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产品经理都遇到过这样的窘况。

  “这就是典型的打了折扣的执行过程。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打点折扣无所谓,只要不伤筋动骨就行,但是这样面临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你如何判断这个折扣是否会伤筋动骨?

  战场上不允许有犯错的机会,同样,市场上也是如此,成功来源于不折不扣的执行,而失败则往往来源于一个折扣接着又一个折扣的工作。

  这对部门关系之间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说不偏不倚是处理好部门关系的前提的话,那么不折不扣则是处理好部门关系的目标,因为我们都知道,产品部和产品经理是通过其他部门产生绩效的,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其他部门产生绩效呢,只有一个方式,就是让其他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产品部制定出来的计划,而这个计划一定是不偏不倚的。

  千万不能像我刚才说的第二家公司那样,产品部完全是给老大建的,老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和其他部门的关系搞了个一团糟。

  因此,部门关系不是简单地用‘妥协’或者‘高压’形式能处理好的,老大,我说句话你别生气啊。”我看了看周扬。

  周扬乐了:“关起门有什么说什么,你还能骂我不成,呵呵。”

  “虽然你说韩总非常支持产品管理的实施,但是我的看法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韩总身上,产品部要在公司内打出一片天地,只能靠咱们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像这种利益纠葛比较复杂的部门关系的处理,靠外力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

  周扬没说话,小娟问道:“那韩总就一点帮不上产品部了?”

  “也不是,或许只有两点吧。”

  “什么?”

  “精神鼓励和资源支持!但是这些都要基于权力之外的,否则,我们首先就坏了不偏不倚的规矩。”

  往事的回忆,同大家的交流,让我对产品管理的实施前景更加冷静,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任何业务都是很难顺利开展的,毕竟是一个新部门,其他部门还在静观其变,真的无法预测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他们会如何看待产品部,如何和产品部共处。

  不想了,阿泡知道,许多问题可以预测,但是更多的是不可预测的问题,我们努力做到未雨绸缪,但还是要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准备。

  “周扬,刚才咱们聊的时候,你说我是‘灰太狼进羊村’,是什么意思呀?”

  周扬哈哈大笑:“小娟,你告诉阿泡是什么意思!”

  “阿泡,周扬是说你‘装羊(样)’。”小娟已经乐得直不起腰了。

  哼,还说我,周扬,你就是灰太狼,小娟,你就是,对,灰太狼的老婆,红太狼。

  APAO Say:

  产品部和业务部门的利益之争,说到底和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就是两个欲望能否极大表现的原因。

  1)表现欲。对于个人来说,叫个人表现欲,对于一个部门来说,就是群体表现欲了,产品在市场上发展得不错,各个部门肯定都想着把头功归于自己,大家都这么想,但是头功只有一个,因此,利益之争就不可避免了。

  2)支配欲:其实这个欲望的潜台词就是:谁对公司的业务过程起核心作用。市场会说我为公司找到了机会,研发会说,要是没有我们,你的机会也实现不了啊,于是,利益之争就又出现了。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争来争去,最后总要把产品部拉进来,产品部一没有表现的欲望,都是一群低调的人,二又支配不了任何部门,只能是提出些建议和策略,难道原因仅仅是因为产品经理要涉足业务的每一个环节?

  如果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还真不好解决了,我们也没办法呀,产品经理就是这么被要求的,除非你让麦克埃洛修改他的思想。

  因此,阿泡针对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好的想法,只能基于现实的情况提出一些个人处理这种纷争的一些思路,不过咱可说清楚了,产品经理处理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个人要参与这种利益之争,而完全是处于业务发展的考虑,毕竟产品经理担负着产品成败的根本职责。

  产品经理不想参与任何利益层面的纷争,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真的!

  本文节选自《YES!产品经理》一书,这是一本融合了经管、工具和职场小说特点的图书,作者是国内产品经理咨询界最有实力的团队。

  本书以职场小说的形式全面介绍产品管理、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所有的问答均放置在设计好的101个情节中,同时每一个情节之间也都有相应的联系,读者能够从具体的情节走向中不但了解到产品管理的完整知识,而且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个产品经理的现实工作状态,从知识点上来说,涉及基础理论、工具方法和企业实施,从目标读者来说,涉及个人和企业。读者从具体的情节走向中不但能够了解到产品管理的完整知识,而且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个产品经理的现实工作状态。

时间: 2024-05-20 21:03:48

《YES!产品经理》中的产品部和业务部门的利益之争的相关文章

总结产品经理中会经常犯的错误

看我的身边,看我的朋友,看我的同事,再看看我们这个并不成熟的圈子,我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总归是很少.而且他们也要等犯完了所有应该犯的错误,然后才变得牛逼起来. 在反思我做产品经理的漫长历程的时候,我把我以前犯过的错误,把后来带人的所见,还有与朋友聊天时的所闻,全部都列出来,用来让大家各自警醒. 1.想当然. 这个就是产品经理经常所犯的最大错误了.当我们接到一个需求,然后我们想了想,就认为自己想的就是对的.因为我们用过太多同类产品,也想过很多类似的事情,等等.虽然我们也想去做市场调查,但漫长而经常不

产品经理职场必看的书——《YES!产品经理》

内 容 简 介 这本书中红融合了经管.工具和职场小说特点,而作者则是国内产品经理咨询界最有实力的团队. 本书是以职场小说的形式来全面介绍产品管理.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而所有的问答均被放置在设计好的101个情节中,同时,每一个情节之间也都有着彼此相应的联系,从而让读者能够从具体的情节走向中不止可以了解到产品管理的完整知识,并且还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个产品经理的现实工作状态,而从知识点上来说,这本书涉及基础理论.工具方法和企业实施,从目标读者来说,涉及到了个人和企业.相信读者从具体的情节走向中不但能够了

《YES!产品经理》中展现的人才模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建议确实影响了郭姐姐,还是麻辣香锅的味道最后打动了她,又或者是这两者共同起了作用,在经过三天的努力以后,郭姐姐终于是为我招到了一个我们双方看起来都认为性价比不错的家伙. 这个家伙姓刘,大号叫刘宇,29岁,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商用软件的企业做着技术支持的工作,但是这种技术支持是属于没地位.由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要是对客户的支持做不好,不但是客户骂你, 而且老板也是骂你,于是在这个职位上做了不到两年,刘宇就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去做销售,他是属于初级销售的那种,而改行的原因很简单,

26个产品经理必须要了解的文档

 现在在我们的产品部只有四个人,而且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所以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我大概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周扬,比较爱学习,而且思维缜密,有毅力,也善于总结,也没什么架子,爱和别人开玩笑,在公司里能和每一个人都能打成一片,所以呢,人缘就特别好,他就属于那种能够在公司内左右逢源的那种,当然,他也是真有能力,这一点他是得到了技术部的一致认可. 当然了,还有他烟抽得也是比较猛,不知道这算不算缺点,但是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说,如果是从男同事的角度看,也许这不能称之为一个缺点,但如果是从从女同事的角度来看,

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何从前10%跻身前1%

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样的特点?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还是集各类优秀特点于一身?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1629.html">100个产品经理中就有10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出现,这些Top10%的产品经理在许多方面都超越普通的产品经理,然而前1%的顶级产品经理更是精英中的精英.Quora上有人提问如何成为一个精英中的精英,以下是牛人的回答,试看以下9个方面,你符合Top 1%的产品经理的特质吗? 想法:前1%的产品经理的想法绝不会

产品经理怎么和产品经理打交道

之前也是因为总结,从写<手把手教你设计SNS社区>开始,一直是坚持着对很多产品做产品形态.功能.规划的解构.分析,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沉淀.思考.总结的过程.最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乎了事物本身,忽略了事理本身,所以接下来插播写<产品经理如何与人打交道>系列作为:我新的.对外分享的.实战思考篇章. 事理,其实就是事物的道路,也可以理解为透过事物看本质.作为产品经理来讲,看产品.分析产品.规划产品.运营产品其实还是不够的,产品永远是一个静态的属性,而只有人参与了产品的周期.产品的上线.推

《YES!产品经理》中的产品经理职业发展路线

几日皆无事. 一旦在人的心中无忧无虑,于是就变成看什么都是美好的,就连在早上煎饼摊摊的煎饼都会认为是最好吃的,尽管摊煎饼的大姐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收钱递煎饼. 甚至我在想,要是当时就和周扬说,得再等一周入职那就好了,那么我就可以再多享受几天<猪之歌>里所描写的生活了. 3个24小时过得真是非常快,突然就发现明天我要去履行卖身契所约定的事情去了,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奇怪,明明自己签的是卖身契,却是一个个兴高采烈,还要比着看谁卖的价格更加的高. 当我想到这里,有一种我就是杨白劳的感觉油然而生. 当夜失眠

产品经理在软件开发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到产品经理的职责,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其要对整个产品周期负责,从市场调查.产品规划.设计.项目管理.产品上线.上线推广.产品改版升级等产品的全过程管理,可以说产品经理在软件开发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日,专为企业挖掘潜在销售的大数据分析公司Infer的CEO兼创始人Vik Singh根据自身所闻和经历,就公司喜欢招募的产品经理.如何招到优秀的产品经理以及怎样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撰文.Infer公司用户包括Tableau.SurveyMonkey.Zendesk.New Relic.AdRoll

如何能使产品经理和运营在工作中统一目标达成共识

商户平台产品经理与运营圆桌会议纪要 主题:如何能使产品经理和运营在工作中统一目标达成共识? 会议安排: 主持人:一灯 会议流程: 第一轮 产品经理及运营描述-各组先讨论然后由推荐代表阐述观点 时间控制(一个半小时) 讨论内容:双方对产品经理及运营角色的期望,现阶段商户平台两个角色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讨论方式:六人一组(产品经理,运营混坐),分组讨论的形式. 讨论目的:统一达成共识所有人对角色的标准和期望值, 总结:两个角色期望值 各角色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轮:我们觉得运营和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