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双向链表的表示与实现实例详解_C 语言

1.概述:

C语言中一种更复杂的链表是“双向链表”或“双面链表”。其表中的每个节点有两个连接: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当这个“连接”为第一个“连接”时,指向空值或者空列表);而另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当这个“连接”为最后一个“连接”时,指向空值或者空列表)


一个双向链表有三个整数值: 数值, 向后的节点链接, 向前的节点链接

在一些低级语言中, XOR-linking 提供一种在双向链表中通过用一个词来表示两个链接(前后),我们通常不提倡这种做法。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双向链表中不仅有指向后一个节点的指针,还有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这样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访问前一个节点,当然也可以访问后一个节点,以至整个链表。一般是在需要大批量的另外储存数据在链表中的位置的时候用。双向链表也可以配合下面的其他链表的扩展使用。

由于另外储存了指向链表内容的指针,并且可能会修改相邻的节点,有的时候第一个节点可能会被删除或者在之前添加一个新的节点。这时候就要修改指向首个节点的指针。有一种方便的可以消除这种特殊情况的方法是在最后一个节点之后、第一个节点之前储存一个永远不会被删除或者移动的虚拟节点,形成一个下面说的循环链表。这个虚拟节点之后的节点就是真正的第一个节点。这种情况通常可以用这个虚拟节点直接表示这个链表,对于把链表单独的存在数组里的情况,也可以直接用这个数组表示链表并用第0个或者第-1个(如果编译器支持)节点固定的表示这个虚拟节点。

2.程序实现:

/* c2-4.h 线性表的双向链表存储结构 */
 typedef struct DuL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DuLNode *prior,*next;
 }DuLNode,*DuLinkList;

/* bo2-5.c 双链循环线性表(存储结构由c2-4.h定义)的基本操作(14个) */
 Status InitList(DuLinkList *L)
 { /* 产生空的双向循环链表L */
   *L=(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
   if(*L)
   {
     (*L)->next=(*L)->prior=*L;
     return OK;
   }
   else
     return OVERFLOW;
 }
 Status DestroyList(DuLinkList *L)
 { /* 操作结果:销毁双向循环链表L */
   DuLinkList q,p=(*L)->next; /* p指向第一个结点 */
   while(p!=*L) /* p没到表头 */
   {
     q=p->next;
     free(p);
     p=q;
   }
   free(*L);
   *L=NULL;
   return OK;
 }
 Status ClearList(DuLinkList L) /* 不改变L */
 { /* 初始条件:L已存在。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 */
   DuLinkList q,p=L->next; /* p指向第一个结点 */
   while(p!=L) /* p没到表头 */
   {
     q=p->next;
     free(p);
     p=q;
   }
   L->next=L->prior=L; /* 头结点的两个指针域均指向自身 */
   return OK;
 }
 Status ListEmpty(DuLinkList L)
 {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f(L->next==L&&L->prior==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int ListLength(DuLinkList L)
 { /* 初始条件:L已存在。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
   int i=0;
   Du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一个结点 */
   while(p!=L) /* p没到表头 */
   {
     i++;
     p=p->next;
   }
   return i;
 }
 Status GetElem(Du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 当第i个元素存在时,其值赋给e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
   int j=1; /* j为计数器 */
   Du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一个结点 */
   while(p!=L&&j<i) /* 顺指针向后查找,直到p指向第i个元素或p指向头结点 */
   {
     p=p->next;
     j++;
   }
   if(p==L||j>i) /* 第i个元素不存在 */
     return ERROR;
   *e=p->data; /* 取第i个元素 */
   return OK;
 }
 int LocateElem(DuLinkList L,ElemType e,Status(*compare)(ElemType,ElemType))
 { /* 初始条件:L已存在,compare()是数据元素判定函数 */
   /*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满足关系compare()的数据元素的位序。 */
   /*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
   int i=0;
   Du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1个元素 */
   while(p!=L)
   {
     i++;
     if(compare(p->data,e)) /* 找到这样的数据元素 */
       return i;
     p=p->next;
   }
   return 0;
 }
 Status PriorElem(DuLinkList L,ElemType cur_e,ElemType *pre_e)
 { /*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第一个,则用pre_e返回它的前驱, */
   /*           否则操作失败,pre_e无定义 */
   DuLinkList p=L->next->next; /* p指向第2个元素 */
   while(p!=L) /* p没到表头 */
   {
     if(p->data==cur_e)
     {
       *pre_e=p->prior->data;
       return TRUE;
     }
     p=p->next;
   }
   return FALSE;
 }
 Status NextElem(DuLinkList L,ElemType cur_e,ElemType *next_e)
 { /*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最后一个,则用next_e返回它的后继, */
   /*           否则操作失败,next_e无定义 */
   DuLinkList p=L->next->next; /* p指向第2个元素 */
   while(p!=L) /* p没到表头 */
   {
     if(p->prior->data==cur_e)
     {
       *next_e=p->data;
       return TRUE;
     }
     p=p->next;
   }
   return FALSE;
 }
 DuLinkList GetElemP(DuLinkList L,int i) /* 另加 */
 { /* 在双向链表L中返回第i个元素的位置指针(算法2.18、2.19要调用的函数) */
   int j;
   DuLinkList p=L;
   for(j=1;j<=i;j++)
     p=p->next;
   return p;
 }
 Status ListInsert(Du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改进算法2.18 */
 { /* 在带头结点的双链循环线性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元素e,i的合法值为1≤i≤表长+1 */
   DuLinkList p,s;
   if(i<1||i>ListLength(L)+1) /* i值不合法 */
     return ERROR;
   p=GetElemP(L,i-1); /* 在L中确定第i-1个元素的位置指针p */
   if(!p) /* p=NULL,即第i-1个元素不存在 */
     return ERROR;
   s=(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
   if(!s)
     return OVERFLOW;
   s->data=e; /* 在第i-1个元素之后插入 */
   s->prior=p;
   s->next=p->next;
   p->next->prior=s;
   p->next=s;
   return OK;
 }
 Status ListDelete(Du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算法2.19 */
 { /* 删除带头结点的双链循环线性表L的第i个元素,i的合法值为1≤i≤表长+1 */
   DuLinkList p;
   if(i<1||i>ListLength(L)) /* i值不合法 */
     return ERROR;
   p=GetElemP(L,i);  /* 在L中确定第i个元素的位置指针p */
   if(!p) /* p=NULL,即第i个元素不存在 */
     return ERROR;
   *e=p->data;
   p->prior->next=p->next;
   p->next->prior=p->prior;
   free(p);
   return OK;
 }
 void ListTraverse(DuLinkList L,void(*visit)(ElemType))
 { /* 由双链循环线性表L的头结点出发,正序对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DuLinkList p=L->next; /* p指向头结点 */
   while(p!=L)
   {
     visit(p->data);
     p=p->next;
   }
   printf("\n");
 }
 void ListTraverseBack(DuLinkList L,void(*visit)(ElemType))
 { /* 由双链循环线性表L的头结点出发,逆序对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另加 */
   DuLinkList p=L->prior; /* p指向尾结点 */
   while(p!=L)
   {
     visit(p->data);
     p=p->prior;
   }
   printf("\n");
 }
 

时间: 2024-06-13 07:08:38

C语言双向链表的表示与实现实例详解_C 语言的相关文章

C语言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实例详解_C 语言

运算符是告诉编译程序执行特定算术或逻辑操作的符号.C语言的运算范围很宽,把除了控制语句和输入输出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基本操作都作为运算符处理.主要分为三大类:算术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于完成特殊任务的运算符. 先来看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10,b=1,c=2; a=b=c; printf( "12+3*5=%d\n", 12+3*5); printf( "a=%d, c=%

C语言柔性数组实例详解_C 语言

本文实例分析了C语言柔性数组的概念及用法,对于进一步学习C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一般来说,结构中最后一个元素允许是未知大小的数组,这个数组就是柔性数组.但结构中的柔性数组前面必须至少一个其他成员,柔性数组成员允许结构中包含一个大小可变的数组,sizeof返回的这种结构大小不包括柔性数组的内存.包含柔数组成员的结构用malloc函数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且分配的内存应该大于结构的大小以适应柔性数组的预期大小.柔性数组到底如何使用? 不完整类型 C和C++对于不完

C语言 经典题目螺旋矩阵 实例详解_C 语言

C语言 经典题目螺旋矩阵 //N阶螺旋矩阵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N,i,j,n,num=1; int a[10][10]={0}; printf("输入你要输出的几阶中断:"); scanf("%d",&N); for(n=0;n<=N/2;n++) { for(j=n;j<=N-n-1;j++) a[n][j]=num++; fo

C++联合体union用法实例详解_C 语言

本文实例讲述了C++联合体union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我们应该按照C中的convention去使用union,这是我这篇文章要给出的观点.虽然C++使得我们可以扩展一些新的东西进去,但是,我建议你不要那样去做,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想你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C由于没有类的概念,所有类型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基本类型的组合,因此在union中包含struct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到了C++之后,既然普遍认为C++中的struct与class基本等价,那么union中是否可以有类成员

Windows程序内部运行机制实例详解_C 语言

本文以孙鑫老师VC++教程中的程序为基础,详细讲解了Windows程序内部运行机制,相信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Windows程序运行原理及相应的VC++程序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创建一个Win32应用程序步骤: 1.编写WinMain函数; 2.创建窗口(步骤如下):  a.设计(一个)窗口类(WNDCLASS)  b.注册(该)窗口类.  c.创建窗口.  d.显示并更新窗口. 3.编写消息循环. 4.编写窗口过程函数. //WinMain.cpp #include <windows.h>

标准CSV格式的介绍和分析以及解析算法实例详解_C 语言

     CSV是一种古老的数据传输格式,它的全称是Comma-Separated Values(逗号分隔值).出生在那个标准缺失的蛮荒年代,CSV的标准一直(到2005年)是NULL--世间存在着N种CSV格式,它们自成体系,相互不兼容.比如我们从名字可以认为CSV至少是一种使用逗号分隔的格式,但是实际上,有的CSV格式却是使用分号(;)去做分隔.假如,不存在一种标准,那么这东西最终会因为碎片化而发展缓慢,甚至没落.本文讨论的CSV格式是基于2005年发布的RFC4180规范.我想,在这个规范

C++读取INI配置文件类实例详解_C 语言

本文以实例讲解了C++读取配置文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喜欢使用ini扩展名的文件作为配置文件,可以读取及修改变量数值,也可以设置新的组,新的变量,本文的实例代码一个是读取INI的定义文件,另一个是CIniFile类实现文件,两者结合,完美实现VC++对INI文件的读写. 用户接口说明:在成员函数SetVarStr和SetVarInt函数中,当iType等于零,则如果用户制定的参数在ini文件中不存在,则就写入新的变量.当iType不等于零,则如果用户制定的参数在ini文件中不存在,就不写

C++智能指针实例详解_C 语言

本文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C++关于智能指针的概念及用法,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智能指针的理解.详情如下: 一.简介 由于 C++ 语言没有自动内存回收机制,程序员每次 new 出来的内存都要手动 delete.程序员忘记 delete,流程太复杂,最终导致没有 delete,异常导致程序过早退出,没有执行 delete 的情况并不罕见. 用智能指针便可以有效缓解这类问题,本文主要讲解参见的智能指针的用法.包括:std::auto_ptr.boost::scoped_ptr.boost::shared_p

C语言中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元素排序的实例详解_C 语言

调用C语言的快速排序算法qsort();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define SIZE 100 //从小到大排序 int comp1(const void *x,const void *y) { return *(int *)x - *(int *)y; } //从大到小排序 int comp2(const void *x,const void *y) { return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