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引导系统设计

谁都能接受简洁的产品,因为它易于上手,易于使用;产品人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简单的东西易于制作和维护;模仿者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copy太容易了;竞争对手也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在你的产品基础上再加一个贴心的小功能,就可以分走你大量的用户;">垄断企业更喜欢简洁的产品,轻轻的一挥手,就把你的产品给整合了……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挖掘了众多用户的需求之后,我们开发了足够“复杂”的产品,如下图所示(每个图形代表一个功能,图形越大功能越高级)

但对初级用户来说,怎么去接受如此庞大的产品呢?于是各种引导(向导)便担负起消除各种初期不适症状的责任

提示型引导

这样的提示框在许多产品中都可以见到,通过固定程序或后台按部就班的向用户推送着各种功能提示。这种提示效果不是很理想,偶然碰巧才会推送到用户感兴趣的,并且对用户形成了一定的某种骚扰

适合情况:新功能提醒,强通知提醒

缺点:效率低,大多情况下非用户意愿,无规律

新手(设置)向导

新手任务被大量应用在游戏和论坛产品中,设置向导则用于设置项很多的复杂产品中。这类向导通常不是强制性的,用户自愿选择,或给予某种初期用户很重视的奖励来吸引用户。

适合情况:初期熟悉部分产品功能

缺点:使用率低,效果不理想,某些产品中为作为强制性流程,效果有待考察;通常不涉及到高级功能,因此后期乏力

视野型引导

视野就是我们能看见的景观范围,随着人的位置移动而变化,因此视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行为路线。我们的产品中,即使对于高级用户,有些功能也是他不需要的,视野型引导将通过用户的行为和意愿来判断,因而将更加贴合单个用户的行为特点。

将功能整理成渐进式路线,用户使用了初级功能或达到某种进阶要求时,向其展示中级功能,以此类推。如我的联系人很少,或者联系人都是我同学,不用分组也可以管理的很好;当联系人达到一定数量或有了不同类别,这时候可以发现“关系中心”或 “联系人分组”功能(上图中的虚线圆)

优点:最智能的引导,对中低用户来说是“足够用,足够简洁”,不会被自己用不到的功能迷惑;充分满足高级用户的“折腾”心理,并且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用到的高级功能;用户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定制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

缺点:系统设计比较复杂,各条线的功能点要有很好的衔接和过渡,并且要有一个合适的进阶规则(即可以跳到下一个功能点的条件)

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某公园不是先修了路让游客去走,而是先让游客走,再沿着踩出来的路线修路。如果不让游客先走,而是书面建议设计17895.html">路线图,那结果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源地址:http://djne.net/product-d……sign/232.html

时间: 2024-04-15 06:59:21

用户引导系统设计的相关文章

复杂庞大的产品 用户引导系统设计三种形式

谁都能接受简洁的产品,因为它易于上手,易于使用;产品人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简单的东西易于制作和维护;模仿者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copy太容易了;竞争对手也喜欢简洁的产品,因为在你的产品基础上再加一个贴心的小功能,就可以分走你大量的用户;垄断企业更喜欢简洁的产品,轻轻的一挥手,就把你的产品给整合了--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挖掘了众多用户的需求之后,我们开发了足够"复杂"的产品,如下图所示(每个图形代表一个功能,图形越大功能越高级) 但对初级用户来说,怎么去接受如此庞大的产品呢?于是各种引

如何设计新手用户引导

引言:这篇文章是小柒.墨轩.淡月.和我4个人一起工作的成果,在今年9月的STS设计分享会上演讲过一次.我们的设计分享会一共有4个演讲主题,另外几个话题稍后会陆续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一个新的网络产品,或者一个全新的功能要想吸引用户的使用兴趣,就需要让用户在刚一接触到的时候能够快速地了解它是什么,能做些什么,并且能马上开始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果看了很久还没弄明白这些,那么很可能就彻底放弃了. 所以,设计新手用户引导,就是设计用户前一.两次使用产品时的体验,设计目标是让新手用户快速.无痛苦地成为中间用户

网站用户引导设计:利用数字引导用户选择

文章描述:目前在用户引导设计里面采取数字引导设计的主要集中四类网站或产品:(1)购物网站,譬如团购站,他们使用数字来制造稀缺印象以及激励跟风:(2)系统优化软件,譬如360软件等,利用数字来造成用户心理恐慌和使用愉悦:(3)社交网站,利用数字提醒来满足用户的期待心理 SociaBeta之前发过一篇文章"4种巧用"数字"激励用户行为的方法",描述了一些利用数字来激励用户行为的案例设计.最近正好在进行一个项目,涉及到数字方面的引导,找了下相关文章,做了一些对比思考,记录

用户引导设计:数字激励引导用户

文章描述:用数字激励用户?情景和用户心理引导的意外. SociaBeta之前发过一篇文章"4种巧用"数字"激励用户行为的方法",描述了一些利用数字来激励用户行为的案例设计.最近正好在进行一个项目,涉及到数字方面的引导,找了下相关文章,做了一些对比思考,记录下来. 目前在用户引导设计里面采取数字引导设计的主要集中四类网站或产品:(1)购物网站,譬如团购站,他们使用数字来制造稀缺印象以及激励跟风:(2)系统优化软件,譬如360软件等,利用数字来造成用户心理恐慌和使用愉悦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薄的注册与新用户引导流程

前言 最近微博很火热,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代表,体现了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 新浪保持了一贯的媒体路线,腾讯仍希望发挥出草根们的强大动能. 对于两家互联网大公司的微博产品,在下不才进行了一些观察,不敢说点评,把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分享给大家,以启发思维. 先从简单的和具体的说起吧,本篇主要比较一下二者的注册与新用户引导流程. 由于腾讯微博暂时只能通过邀请获得,所以我对比的流程均为邀请注册. 我假设自己为新用户,分别获取了来自朋友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邀请. 一.新浪微博 1.1.1.进入邀请链接后

手机产品设计之用户引导

在手机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手机界面的承载能力有限,产品功能的不断膨胀,必须要在用户打开应用之后告知他某些新奇的功能,引导他完成某些主要任务流程,让用户不至于迷失在陌生应用中不知所措.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应用的使用方法,体验到应用的乐趣,新手引导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设计环节. 用户引导的直接目标是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终极目标是提升用户满意度.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的简化功能,让用户无需引导和帮助,就可以完成必要的任务.但是实际上,手机产品的限制和对强大功能的追求,导致这

FACEBOOK PAPER新用户引导背后的设计思路

  从设计上讲,Paper 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产品,除了它创新的移动 App 交互方式和众多令人惊喜的设计细节,初次使用时的磁性女声引导也颇为令人称道.这篇文章是在看过 4 月 18 日 Facebook 在 YouTube 上发布的 Paper 团队小范围技术分享会中关于新用户引导的演讲后,想与大家分享所作. 背景:4 月 18 日,Facebook 在 YouTube 上发布了 Paper 团队小范围技术分享会的视频,会中 5 位 Paper 团队成员分别介绍了在 Paper 的开发过程中包括

关键词推荐工具中的用户引导机制之二

在<关键词推荐工具中的用户引导机制之一> 我们分析了用户用到机制对搜索引擎/关键词工具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按照用户在搜索引擎/或者关键词工具上交互的阶段,可以按交互前,交互中和交互后为用户分别提供种子query,suggestion和相关搜索词对用户进行引导. 种子query是比较经典的推荐问题, 对于'相关搜索',后续会有博文专门介绍, 该文以下内容主要介绍如何构造高效的suggestion服务.包括架构及内部检索逻辑. suggestion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在很多搜索引擎中, 一方面,从

关键词推荐工具中的用户引导机制之三

在上一篇<关键词推荐工具中的用户引导机制之二:suggestion架构>中, 我们提到, 在用户在搜索引擎,或是关键词推荐工具中输入搜索query片段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提供suggestion来对用户搜索进行引导. 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用户的搜索意图是不全面的. 而当用户已经输入完整query后, 用户的搜索用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 此时我们就可以使用相关搜索, 扩展出与用户输入搜索意图一致/类似的高质量query, 引导用户进行搜索, 让用户更快地获取信息, 得到所求.本文会具体介绍相关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