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体现城市智慧

近些年来,随着急速的城市化,一些城市建设中忽视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怠慢了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排水和储水设施的建设,遇上暴雨连绵,一些城市即成泽国。

随着不断的城市化,大量水泥、玻璃、沥青之类的非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人口加剧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使得城市中心密集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降雨并不是全部原因。应该看到,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高强度地开发、不透水气的“硬化”面积增大、湖泊河流等湿地锐减、土壤保水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加剧了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而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形象轻内涵”的指导思想,造成基础设施体系薄弱和排水系统不全,则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

以洼地城市武汉为例。素有“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本来湖泊湿地遍布,2005年的水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武汉市共有大小湖泊166个,其中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就有127个,被誉为“百湖之市”。但数字的另一端是,在近50年的时间里,仅因房产开发被吞噬掉的湖泊就有近百个,2016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只剩下38个湖泊,并且还面临着将持续被“填湖造地”的蚕食之忧。

从面积来看,根据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中,武汉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为8万余亩。武汉市民早先耳熟能详的“杨汊湖”、“范湖”等已名存实亡,只留下一个带“湖”字的地名。2000年前后,常青花园、民航小区、杨汊湖小区、桥苑小区、汉口火车站、民航管理局等新建设区,填占了大片湖泊湿地,造成了汉口和汉阳中心城区内的多个小湖泊消失。

湖泊湿地在文学上被称是地球母亲的明亮眼睛;在功能定位上是城市生态循环的肾脏。以片面追求房地产开发经济效益而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循环规律,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早在千年之前的北宋,先人以极高智慧建设了一个未遭水淹的模范城市——赣州。当时的知州刘彝修建了被称为“福寿沟”的地下排水工程,它利用了赣州老城地势中间高、江边低的特点,有意增加沟的坡度,加快了排水速度。当江水超过这个水位的时候,“拍门”(闸门)就会自动关闭,防止洪水倒灌入城,当江里水低于城里面的水位时,城里边的水又会自动把闸门冲开,往外排水,形成了一个很科学的自动调控体系,使得历次暴雨中几乎从没有积过水。除此之外,沟里不存水、排水快,还由于有与福寿沟相连的近百个大大小小水塘。

国外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作为他山之石。

比如巴黎。1850年,由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主导,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建设了总长2347公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排水管道,其规模远超巴黎地铁,该“下水道博物馆”甚至已成为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凯旋门之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从1867年巴黎世博会开始,陆续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比如东京,拥有深达60多米的“地下神殿”。即使在持续大雨的梅雨季节,地面也极少出现积水。原因在于配置有1.4万马力的下水道水泵,它可以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将地下水排泄到附近河流,然后入海。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遇到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渗透、蓄水,通过推广透水地面铺装、增加湿地、提高绿地覆盖率和设置地下储水设施等综合措施,补充地下水或储水于地下,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再生”出来并加以利用,并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

鉴于我国的城市普遍缺水,把降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战略目标。

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规划建设中就注重了雨水渗滤系统,它由地面铺装、绿化种植、渗滤沟管及雨水收集池等组成。建设地下储水设施,是一些国家积极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德国、日本,许多住宅地下均设有降水的净化储水罐,有的甚至把它作为资源向缺水国家出口。

应该看到,林地作为地球之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植被的海绵效应能够很好地保持空气湿度和涵养水分,地表丰富的植被能延缓地表径流。据计算:每公顷林地可以比裸地多储水3000方,每平方公里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近20万方的水库。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2-12-22

下水道体现城市智慧的相关文章

降水如何转为资源?下水道体现城市智慧

近些年来,随着急速的城市化,一些城市建设中忽视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怠慢了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排水和储水设施的建设,遇上暴雨连绵,一些城市即成泽国. 随着不断的城市化,大量水泥.玻璃.沥青之类的非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人口加剧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使得城市中心密集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降雨并不是全部原因.应该看到,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高强度地开发.不透水气的"硬化"面积增大.湖泊河流等湿地锐减.土壤保水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加剧了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

公共交通伸展城市智慧

近日,<广西日报>报道了南宁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规划:2020年之前,南宁将形成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无缝对接"的公交体系,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无独有偶,"广西交通一卡通"几天前开始发行,钦北防3市首批38条公交线路实现"一卡通". 公共交通分担率是个关键指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是衡量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参考数据

挖潜智慧城市动能 实现城市智慧转型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约为4万亿元.2005年美国仅交通拥堵每年造成的损失就超过780亿美元.因此,加快新兴技术手段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并进而挖潜智慧城市动能,实现城市智慧转型的关键. 2016贵阳大数据峰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是推动信息化社会.智慧城市和数据经济的关

北京位列68个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榜单之首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报告>.该报告称,68 个测评城市里,北京.上海.武汉位于前三甲,前十名榜单中东部城市占据大多数. 报告显示,近六成东部测评城市的指数高于68个测试城市的平均水平,东北部城市相对落后.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和场馆的学习环境,是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据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测评是从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场域智慧学习环境和市民智慧学习体验三个维度, 对城市智

&quot;网上办&quot;提升城市智慧品质

5月10日,光谷公共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市民在自贸专区税务窗口办理业务,不少业务网上轻点鼠标就可一键完成 记者周超 摄 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信息的流动在加速,信息化的节奏在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今天,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互联网上一呼一应的响应速率. 我市探索"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其中"网上办"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致力实现"一网覆盖.网上办结".改革的核心在行政审批服务环节,这个环节要树立标杆,拿出最扎实的示范经

滴滴全新升级车主APP 助力千万车主共建城市智慧出行

6月21日消息,近日滴滴全新升级了车主客户端,发布5.0版本--滴滴车主.该版本在界面操作.导航模式.判责申诉等方面均有提升优化,可帮助车主进一步提升接单效率,增加时薪.同时,车主服务分.收入.荣誉奖章展示更明确,车主可更清楚地了解自身收入与服务水平.即日起,滴滴车主们可前往iOS.Android应用商店下载.更新滴滴车主5.0. 2016年,有1750万车主通过滴滴平台获得灵活就业.收入机会,其中238.4万来自去产能行业:还有将近100万的退伍军人.每天有207万车主通过平台接单平均获得超过

江苏苏州供电公司推进城市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5月4日,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联合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智能电网建设展望与2017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推动苏州成为能源变革的思想发源地.理念传播地.技术推广地.产品应用地和产业集聚地,把苏州建成能源绿色转型的城市样板. 今年,苏州供电公司将聚焦大规模消纳高比例区外清洁能源.构建低碳高效的用能模式.建设城市智慧能源系统.首创引领技术先行先试.能源变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创新城市能源管理.推进城市能源发展普惠共享及打造国际能源变革品牌等8项主要任务:开展世界一流电

城市智慧化道阻且长 需综合各种理论和关键技术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个实践探索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形态.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资源配置结构和公共管理系统的动态化.立体性和智能化.智慧城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利用更智慧.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的应用将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一.城市智慧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1.1智慧城市理论 智慧城市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

城市大数据——如何发动提升城市智慧度的引擎

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投入到提升城市智慧化的浪潮中,即建设智慧城市,但如何将城市智慧落到实处,做到利民便民同时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城市大数据"的概念近年来被提出,它被视为驱动智慧城市落地与应用的主要技术动力. 在中兴通讯总裁助理兼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徐明看来,城市大数据作为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的产物,它是城市智慧化的主引擎之一.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显然离不开两个核心内容:城市数据和大数据技术,这两者的结合无疑为"智慧"提供了支撑. 中兴通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