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发二维码控制智能家居技术 - 二维码引发的感悟

注:去年,还是前年或者大前年(报歉,我对年很不敏感,有时填表,还得问别人,现在是哪一年!),在腾讯新闻中好像还看到有一篇,国外还是国内某机构的调查,说是二维码是最没用的xxx,我也忘记了具体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某一项技术,在不适当的时侯,被不适当的人群,不适当的大量使用后,就会误入歧途。总有生不逢时的感觉,但请记住,邓爷爷都有三起三落,更何况你一个小技术来哉!所以,看问题,不要极端化,就像java当初设计的初衷,现在,在android上才得以实现,或者是android特意为了实现java的初衷,才在上层开发语言选了java,而没选择...,(不对,java是最好的基于对象的语言,首当其冲的选择,只不过底层效率确实有点点问题)。但至少java最初在机顶盒失败后,是靠转战互联网,赶上了web1.0
- 2.0这两趟快车,才普及开来的。也许二维码能得到那样一个当时的评价,也不是坏事,至少说明,它被广泛的认识与应用过,至于出路,还是得看明眼人。现在各大巨头用得感觉就很好,最起码用来替代输入网址,来解决手持设备输入复杂信息费劲的难题,还是一个非常超强的出路。不过谈及触屏,感觉不是为了输入,而是为了选择而生。输入,是一个创造的时代,而选择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创造时代。不是吗?乔布斯真正的创造,不是创造本身,而是已有信息的有效组合,也即选择与组合。好的用户体验中,就有一条,把已知的内容,列出来,而不是让用户输入!

韩国研发二维码控制智能家居技术

时间:2013-12-28 来源:物联网智库 

      智能家居,智能手机,路由器,控制器,wifi,APP,二维码,RFID,NFC看到这些词汇,你会想到什么?犹如数学排列组合一样,答案会根据每个人想法而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看到有智能家居与智能手机,大部分人会想到,智能家居的控制体验。没错~!今天笔者就想说说 智能家居的控制与体验。

智能家居自出世以来,褒贬声一直不断。但大致是智能家居将带来生活自动化,数字化。但实际体验却犹如鸡肋一般,没有摸准大众需求点。虽有定制化,减少人为干预,智能学习等技术升级,但还是摆脱不了网友的吐槽:通过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虽然有新奇的概念,但为啥有好好的遥控器不用,非要用智能手机?解锁-打开APP-切入网络-实现控制等操作何时才能瘦成一道闪电?

面对如此,智能家居厂商们倍感压力,为改变鸡肋体验的局面,奋力研发新技术,将二维码,RFID,NFC等应用嵌入到智能家居控制端,争取减少人为操作。近日,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成功研发一种利用二维码控制智能家居的技术,只要扫描智能家居上的二维码,点击确认控制后,就能一次性实现下载APP-连接Wifi-账号登陆等三个步骤,直接控制智能家居。这种三步并作一步的操作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用户体验。

扫描二维码后,显示确认连接页面

该技术不单单是对单个的智能家居,在面对多个智能家居时,可改变自身的通讯模式,介入到已有的智能家居网络中,避免智能家居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厂商通过后台系统实施监控智能家居产品运行情况

此外,当用户扫描二维码,确认连接厂商服务器后,厂商后台系统与该智能家居连接。通过此操作,用户可以通过厂商服务器,控制没有显示屏的智能家居,厂商可以通过实时监控,降低人力管理成本,向用户提供售后等增值服务。

该技术的主要的研究点在智能家居与远程控制的媒介上,实现产品内置的wifi硬件模块与家庭wifi的自动连接。利用二维码展现产品的外在接口。相关负责人 buk jun hy称:“该技术成功解决了厂商管理智能家居的问题,通过加强智能家居-厂商-用户的连接,是加速智能家居活性化发展的催化剂。”目前,该技术正在申请ISO国际标准,并预计在明年年初确定相关事宜。

转自:http://www.ickey.cn/news_detail_id_23268.html

时间: 2022-12-30

韩国研发二维码控制智能家居技术 - 二维码引发的感悟的相关文章

“OFweek 2016中国智能家居技术及应用峰会”于上海成功举办

OFweek智能家居网讯:3月10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网主办.OFweek智能家居网承办的"OFweek2016中国智能家居技术及应用峰会"在上海完美落下了帷幕!参加本次峰会的嘉宾全部为行业最权威的专家与学者,讨论议题聚焦于行业最前沿领域,汇集最高端的技术研究成果与最具前瞻性的趋势分析,意在更深一步.更加全面地将智能家居行业现状与难点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展现与剖析,借此契机为相关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资讯与建议,进一步推动家居产业和大众生活向更美好的未来大

美国人为何不愿为智能家居技术买单?

据外媒报道,咨询公司Finn Partners近日对全美1000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它们发现经过多年的"科普",美国已经有86%的消费者了解了"智能家居"这个名词的含义,但大多数人并不愿为这些产品掏腰包. 调查显示,有59%的受访者称价格是阻碍他们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的主要原因.此外,有的用户认为用上了此类联网设备,会有生活被人控制的感觉. 至于人们最爱智能家居的哪些功能,55%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动落锁,选择智能恒温的则达到了44%,智能灯泡为41%.与这些功能相

半数美国家庭2016年将使用智能家居技术

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公司Coldwell Banker的最新统计,截止2016年底,45%的美国家庭将购买或者投资智能家居技术产品. 赶在2016年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消费电子大展前夕,Coldwell Banker调查了4000个美国家庭,调查发现不仅仅是那些技术极客们热衷于智能家居技术,事实上36%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并非喜欢尝鲜的技术爱好者. 调查还发现54%正在出售房屋的业主都愿意购买或者安装智能家居产品,让房子变得更加好卖,其中65%的业主表示他们愿意在智能家居产品上花费超过1500美元

借Alexa控制智能家居市场 亚马逊打算如何做?

华尔街日报发布文章称,已先后征服在线零售和云计算市场的亚马逊正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想要通过可驱动各类设备的语音助手Alexa控制人们的智能家居. 在过去的一年里,亚马逊提供了方式让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执行各种任务,如调低卧室亮度.获得Uber的打车服务.播放歌单.查看银行账户和网上订购商品.机器人语音助手Alexa正是驱动亚马逊圆筒状智能音响Echo的技术. 扩大触角 该西雅图零售商正将Alexa推向创业公司,甚至为一些创业公司提供投资,以及与其它企业建立合作.通过向Echo发出语音指令,

NPD:智能手表用户调查——控制智能家居在增长

随着新设备的引入.操作系统不断更新,2017年,智能手表市场发生了一些改变.截至2017年6月,近9%的美国成年消费者拥有智能手表,比前6个月增长近1.5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NPD的最新预测,智能手表市场增长还将持续下去,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普及率增长近60%.预计到2019年,近半数美国成年人将拥有智能手表. 增加功能是智能手表持续增长的关键.虽然接收通知和短信.活动追踪和阅读新闻更新仍然是智能手表使用最高的案例,但是,控制音乐和其他智能家居的使用也在增长.事实上,1

5大智能家居技术让你的家庭变得更有活力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系统已是如今现社会流行趋势,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所需,智能家居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转变,更大程度上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进而有效提升了居家的幸福感,让家变得更有魅力! 一.智能系统设计范围 家居方案设计的系统包含了:智能灯光.温度.音乐.家庭影院.门窗.电器.浇花.宠物喂食.自来水.燃气等,控制方式包括:远程电脑.手机.控制面板等. 以上所有系统可以单独运作,也可以和其他系统相互联系,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相互响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 二.智能系统设计的原则 方便用户

意念控制头环:用脑电波来操控智能家居

大脑是人类最神秘的部位.即便是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即便是已经拥有超级计算机,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依然相当肤浅,对大脑与神经的具体工作机制尚未查明.但从古至今,人类都有着意念控制的梦想,期望脑子一想就可以控制身边的物体和场景. 通俗地说,脑电波(EEG)控制研究就是为了实现"意念控制".脑电波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形成的生物电.如果能够通过一个设备精准捕捉并破译脑电波,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实现我们期待许久的"意念控制". 人类对脑电

如何黑掉Z-Way控制下的智能家居

Z-Wave是一种新兴的智能家居技术,里面使用了Z-Way通信协议,这种无线组网规格在欧美已经非常成熟.最近我购置了一块RaZberry板子,开始了我的家具智能化研究之旅. 什么是Z-Way 我之所以选择RaZberry板子,而不是传统的Z-Wave控制器,主要是因为它拥有对树莓派的兼容特性,让我可以通过程式化访问Z-Wave协议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设备,这对于研究我家里面的报警传感器非常有帮助.顺便提一句,Z-Way会提取Z-Wave的特性来设计REST(Representational

开源硬件智能家居控制装置出现 小企业福音

一谈到智能家居概念,如何真正的能够与这些设备进行互动以及如何方便的控制往往是最关键的问题.所有OEM厂商似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流程,虽然个个都 非常智能,但是整套现成的解决方案下来,往往都需要不菲的投入.如果对于那些稍稍具备编程知识和充足时间的人来说,WunderBar所能做的事情绝对可 以节省大量的金钱,并且为你带来许多乐趣. WunderBar 是一套由开源硬件relayr Core和云平台OpenSensor Cloud组成的开发工具.它所针对的人群不仅是创客和硬件开发爱好者,工具开发商